● 尿道短,閉鎖壓力小;更年期後,女性荷爾蒙減少,泌尿道黏膜因此
● 懷孕時胎兒的重量及生產時使力、長年做家事及搬提重物,造成控制
此外,肥胖也會造成骨盆底群鬆弛,引起漏尿。國際尿控制醫學會對
■ 運動可以預防結石
適當運動可以幫助泌尿道蠕動,減少尿液結晶沈澱,預防結石的形成
■ 按時返診追蹤
建議結石病人每3 ∼ 6 個月門診追蹤照X 光片,早期發現結石早做適當處置。
尿失禁可分為四種:
■ 應力性(壓力性)尿失禁: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。尿道括約肌鬆弛、
.第1 級(輕度):咳嗽、提重物、跳躍時會漏尿。
.第2 級(中度):打噴嚏、大笑、跑步或快步走、爬樓梯、拖地時漏尿。
.第3 級(重度):走路、做家事(如掃地、洗碗)、改變姿勢(如站到蹲
.第4 級(極重度):休息時也會漏,如在床上翻身。
■ 急迫性尿失禁(膀胱過動):膀胱肌肉層不自主收縮,造成尿液急迫
■ 滿溢性尿失禁:膀胱收縮無力,在尿液漲滿後慢慢滲出。
常發生在失智或巴金森症患者,因腦部退化,感受不到尿意,膀胱漲
此外,動過骨盆腔大手術(如較嚴重的子宮頸癌)的女性也可能發生
■ 混合性尿失禁:混合應力性及急迫性尿失禁。
至於怎麼判別是哪種尿失禁,需藉由尿動力檢查:將一根管子放進尿
膀胱hold 不住,該忍耐還是治療?
漏尿需要用手術來治療嗎?劉蕙瑄建議從兩方面考量:
1 生活品質是否受到影響:
尿失禁對生活的影響因人而異。有人只要漏一點點就覺得難受、不敢
2 漏尿的程度:醫師會用棉墊測驗來測試漏尿情形:讓病人在內褲上墊
■ 漏尿1 克以下:可能只是分泌物,不需擔心。
■ 漏尿1 ~ 10 克:輕微漏尿,可嘗試以下方法:
• 凱格爾運動:強化排尿時會用到的提肛肌,通常連續做6 ∼8 週可改善漏尿(見208 頁)。
• 生理回饋儀:在肛門兩側接上電極片,開始練習收縮提肛肌(同凱格
• 電刺激或磁波儀:藉電力、磁波來刺激及訓練骨盆底肌群。如果能用
• 藥物:幫助尿道較緊縮,以改善漏尿。
■ 漏尿超過10 公克:尿失禁嚴重,可考慮手術。
劉蕙瑄指出,治療尿失禁的手術稱為「無張力吊帶手術」,將人工吊
目前無張力吊帶手術已進展到第三代,吊帶長度僅5.5 公分,固定在閉孔內肌的肌肉層內,僅需一個單一的小傷口(約0.
穿束腹能減輕尿失禁?
婦產科醫師不時看到婦女用束腹把自己勒得緊緊的,以為這樣就不會
台北榮總婦產科主治醫師蕭詠嫻說,很多女性以為「年紀大了一定會
她建議有漏尿困擾的女性:
• 避免腹壓過大,比如少提重物、治療便秘及久咳。
•大笑或咳嗽時,提醒自己提肛收縮會陰部,可以減少漏尿。
• 每天做凱格爾運動。
• 如果使用護墊吸收漏尿,記得適時更換,保持胯下乾爽,以免讓細菌
• 控制體重。
• 養成良好喝水及排尿習慣:小口喝水,分多次飲用,免得膀胱急速漲
藉正確方法降低漏尿對生活的影響,就不必因此而「宅」在家不敢出
本文出自天下雜誌出版《別讓身體比你老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